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蟶肉

    蟶肉
    (《食療本草》)
    【異名】蟶腸(《綱目》)。
    【來源】為竹蟶科動物縊蟶的肉。
    【動物形態(tài)】縊蟶
    貝殼2片,薄而脆,長方形。殼長約4~8厘米,高度約為長度的1/3,寬度約為長度的1/5~1/4。殼頂位于背緣略靠前端,約貝殼全長的1/3處。背腹緣近于平行,前緣稍圓,后緣略呈截形。外韌帶黑褐色,略近三角形。殼面平滑,生長紋顯著,由殼頂至腹面,并有一條微凹的斜溝;殼面被有一層黃綠色的殼皮,頂部帶脫落而呈白色。殼內面白色,殼頂下面有與殼表凹溝相對的突起。鉸合部小,右殼具2個針狀主齒,左殼具3個主齒,中央1個大而分叉。外套痕顯著,外套竇寬大,前端呈圓形。前、后閉殼肌均為三角形,后閉殼肌痕較大。足部肌肉發(fā)達,兩側扁,尖端平,形成一卵圓形的跖面,足孔周圍具有很多觸手。水管2條,長而分開。
    生活于淺海河口附近的泥灘中。主要以硅藻為食。分布我國沿海。浙江、福建等地有養(yǎng)殖。
    本動物的殼(蟶殼)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剝去外殼,洗凈,鮮用或曬制為蟶干。
    【化學成分】每100克含水分88克,蛋白質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物2.4克,灰分1.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又每公斤蟶干含碘1900微克。
    【性味】甘咸,寒。
    ①《本經逢原》:"甘,平,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咸,寒。"
    【歸經】①《本草求真》:"入腎、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陰,清熱,除煩。治產后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
    ①《嘉釣本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后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
    ②《本草從新》:"補陰,主熱痢。"
    ③《醫(yī)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煩去熱。""干食,補心滋陰。"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退胸中邪熱。主治濕熱水腫,中暑血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
    【宜忌】①孟詵:"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醫(yī)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瀉。"
    【選方】①治濕熱水腫:蟶干二兩,燉蒜頭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合|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名家論述】《本草求真》:"蟶,性體屬陰,故能解煩滌熱,然惟水衰火盛者則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動氣泄瀉之虞矣。書言可治冷痢,似屬巧說,未可深信。"

    在線工具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