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肥皂莢

    肥皂莢
    (《綱目》)
    【異名】肉皂莢(《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內(nèi)皂角(《藥材學》)。
    【來源】為豆科植物肥皂莢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肥皂莢
    喬木,高5~12米,無刺。2回雙數(shù)羽狀復葉;羽片互生,6~10枚;小葉20~24枚,矩圓形,長2.3~5厘米,闊1~1.5厘米,兩端圓形,先端微缺,基部稍不正,全緣;兩面被絹質(zhì)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或帶紫色,有長柄,下垂;萼管長5~6毫米,漏斗狀,有脈10條,被短柔毛,裂片鉆狀;花瓣5,矩形,先端鈍,較萼片稍長,被硬毛;雄蕊10,花絲有柔毛;子房無柄,花柱粗短。莢果長橢圓形,長7~12厘米,闊3~4厘米,先端有短喙,扁或肥厚,無毛,有2~4個種子:種子近于球形而稍扁,黑色,直徑2厘米?;ㄆ谙募?。果期8月。
    生山野、林旁。分布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種子(肥皂核)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10月采,陰干。
    【化學成分】含皂甙。
    【性味】辛,溫。
    ①《綱目》:"辛,溫,微毒。"
    ②《本草匯言》:"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除頑痰,滌垢膩。治咳嗽痰梗,痢疾,腸風,便毒,頭瘡,疥癬。
    ①《綱目》:"去風濕,下痢,便血,瘡、癬、腫毒。"
    ②《中國藥植圖鑒》:"祛痰。治咳嗽痰塞。"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研末撒或調(diào)涂。
    【宜忌】《本草匯言》:"胃弱少食、不食之疾,忌用之。"
    【選方】①治下痢禁口:肥皂莢一枚,以鹽實其內(nèi),燒存性為末,以少許,入白米粥內(nèi)食之。(《乾坤生意》)
    ②治腸風:肥皂(獨牙者),燒灰存性,以一片研末,糕糊丸,一片為末,飲湯調(diào)吞下。(《普濟方》)
    ③治便毒初起:肥皂搗爛敷之。(《簡便單方》)
    ④治風虛牙腫,老人腎虛,或因涼藥擦牙致痛:獨子肥皂,以青鹽實之,燒存性,研末摻之,或入生樟腦少許。(《衛(wèi)生家寶方》)
    ⑤治小兒頭瘡,因傷湯水成膿,出水不止:肥皂燒存性,入賦粉麻油調(diào)搽。(《海上方》)
    ⑥治禿羝流膿:獨核肥皂,去核,用砂糖填滿,中放巴豆二枚,麻繩扎定,鹽泥固之,火煅,青煙起,存性,去泥,入檳榔末,輕粉五七分,研勻,用香油調(diào)敷。先用熱湯泡灰汁洗凈,再用溫水洗去,軟帛挹干,敷藥一宿,便見效,敷后不須再洗。(《普濟方》)
    ⑦治頭耳諸瘡、眉癬、燕窩瘡:肥皂(煅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香油調(diào)涂之。(《摘元方》)
    ⑧治癬瘡不愈:川槿皮煎湯,用肥皂去核及內(nèi)膜,浸湯,時時搽之。(《簡便單方》)
    ⑨治玉莖濕癢:肥皂一個,燒存性。香油調(diào)搽。(《攝生眾妙方》)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jīng)疏》:"凡腸胃有垢膩穢惡之氣,郁于中則外生瘰疬惡瘡腫毒;泄于外則為腸風,下痢膿血。肥皂莢專能蕩滌垢膩,宣通穢積,腸胃潔凈則諸證自除也。"
    ②《本經(jīng)逢原》:"肥皂莢,除頑痰垢膩,不減二皂(牙皂、長皂)。癡病勝金丹用之,亦取涌發(fā),不使砒性留于腸胃之意。"

    在線工具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