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山萵苣

    山萵苣
    (《救荒本草》)
    【異名】野生菜(《廣州植物志》),土萵苣(中山植物園《栽培植物名錄》),鴨子食(《東北植物檢索表》),苦芥菜、苦菜(《中國藥植圖鑒》),野萵苣(《杭州藥植志》),驢干糧、苦馬菜、野大煙(《河南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山萵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80~150厘米,被柔毛,上部分枝。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1.5~5厘米,不裂,或邊緣具齒裂或羽裂;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葉緣略帶暗紫色;無柄,基部抱莖;莖上部的葉呈長披針形。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圓錐狀;總苞下部膨大,苞片多列,呈覆瓦狀排列;舌狀花淡黃色,日中正開,傍晚閉合;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纖細(xì),柱頭2裂。瘦果卵形而扁,黑色,喙短,喙端有白色冠毛一層?;ㄆ?~9月。果期9~10月。
    生長于略邊、荒野;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白龍頭)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春季采收。
    【性味】《救荒本草》:"味微苦。"
    【功用主治】《中國藥植圖鑒》:"莖、葉煎服,可以解熱;粉末涂搽,可除去疣瘤。"
    清空輸入框

    在線工具導(dǎo)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