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蘆薈葉

    蘆薈葉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斑紋蘆薈或庫拉索蘆薈的葉。
    【植物形態(tài)】①斑紋蘆薈,又名:油蔥(《嶺南雜記》),象鼻草(《綱目拾遺》),象鼻蓮、羅幃草、羅幃花(《植物名實圖考》),篾草、龍篾草、龍角、烏七。
    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根系須狀;短莖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狹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2.5厘米,厚5~8毫米,先端漸尖,邊緣有刺狀小齒,基部闊而包莖。花莖單生或分枝,高60~90匣米;總狀花序,疏散;花柄長約2.5厘米,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zhì)苞片;花被簡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有時突出,花藥2室,背著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毫米。花期7~8月。
    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蘆薈花)、根(蘆薈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庫拉索蘆薈,詳"蘆薈"條。
    【采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用。
    【化學(xué)成分】斑紋蘆薈葉含蘆薈苦素,即2-丙酮基-8-D-吡喃葡萄糖-7-羥基-5-甲基對氧萘酮。
    蘆薈屬的葉中還含有一種新的苦味的糖甙,叫蘆薈寧,即甲基乙酸。
    【藥理作用】參見"蘆薈"條。
    【性味】苦澀,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澀,性平。"
    ②《南寧市藥物志》:"苦,寒,有小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澀,無毒。"
    【功用主治】瀉火,通經(jīng),殺蟲,解毒。治白濁,尿血,婦女經(jīng)閉、帶下,小兒驚癇、疳積,燙傷,痔瘡,疥瘡,癰腫。
    ①《生草藥性備要》:"涼血止痛。治內(nèi)傷。洗痔瘡,敷瘡疥,去油膩。"
    ②《云南府志》:"治丹毒。"
    ③《綱目拾遺》:"治跌撲損傷。"
    ④《植物名實圖考》:"治湯火灼傷。"
    ⑤《嶺南采藥錄》:"去瘀散毒。"
    ⑥《南寧市藥物志》:"消疳熱,殺蟲積,通經(jīng),涼肝。治婦人經(jīng)閉,小兒驚癇、疳積。生用外敷,治湯火傷和痄腮。"
    ⑦《四川中藥志》:"治濕熱白濁,白帶。"
    ⑧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搗敷癤癰腫毒,潰瘍爛肉。"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搗汁。外用:搗敷。
    【宜忌】《南寧市藥物志》:"脾胃虛弱者禁用。"
    【選方】①治白濁:鮮蘆薈葉,擠汁六、七茶匙,加淡瓜子仁三十枚,稍燉溫,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血尿:蘆薈葉五錢。生搗汁,加白糖一兩,米泔水沖服。(廣西)
    ③治咳嗽痰血:蘆薈鮮葉五錢至一兩。去外皮,水泡去粘汁,水煎服。(《廣東中草藥》)
    ④治輕度湯火燙傷:鮮蘆薈葉,以冷開水洗凈,擠汁遍涂傷部,日敷二至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去瘀散毒:蘆薈葉和鹽搗爛,敷瘡即穿。(《嶺南采藥錄》)
    ⑥治胼胝初起:鮮蘆薈葉浸尿半天,加熱敷貼;或取鮮葉焙焦,加些黃酒,搗爛加熱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清空輸入框

    在線工具導(dǎo)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