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類型:古代詩詞-愛國古詩

    【其一】
    永王正月東出師(2),天子遙分龍虎旗(3)。
    樓船一舉風(fēng)波靜(4),江漢翻為燕鶩池(5)。
    【其二】
    三川北虜亂如麻(6),四海南奔似永嘉(7)。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8)。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9),云旗獵獵過尋陽(10)。
    秋毫不犯三吳悅(11),春日遙看五色光(12)。
    【其四】
    龍盤虎踞帝王州(13),帝子金陵訪故丘(14)。
    春風(fēng)試暖昭陽殿(15),明月還過鳷鵲樓(16)。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17),五陵松柏使人哀(18)。
    諸侯不救河南地(19),更喜賢王遠道來(20)。
    【其六】
    丹陽北固是吳關(guān)(21),畫出樓臺云水間。
    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22),樓船跨海次揚都(23)。
    戰(zhàn)艦森森羅虎士(24),征帆一一引龍駒(25)。
    【其八】
    長風(fēng)掛席勢難回(26),海動山傾古月摧(27)。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28)。
    【其九】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其十】
    帝寵賢王入楚關(guān)(29),掃清江漢始應(yīng)還。
    初從云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30)。
    【其十一】
    試借君王玉馬鞭(31),指揮戎虜坐瓊筵(32)。
    南風(fēng)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33)。

    注釋
    (1)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队劳鯑|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蕭士赟認為原其九為偽作。
    (2)正月:指農(nóng)歷十一月。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農(nóng)歷十一月)為正?!洞呵铩る[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統(tǒng)義,是春秋筆法。
    (3)“天子”句:謂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遠巡。龍虎旗,繪有龍虎的旗幟,為天子儀仗。這里借指節(jié)度使的重任。
    (4)風(fēng)波:指亂象。
    (5)“江漢”句:江漢,指長江和漢水之間及其附近的地域。翻為,反而成為。雁鶩池,王琦注:《太平御覽》:《圖經(jīng)》曰:梁孝王有燕鶩池,周圍四里,梁王所鑿。這里泛指游樂之地。
    (6)“三川”句:形容洛陽被安祿山叛軍占領(lǐng)后的亂象。三川,指洛陽。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虜,指安祿山叛軍。
    (7)“四?!本洌汗?11年(西晉永嘉五年),劉曜攻陷洛陽,百官士庶三萬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亂江東。安祿山破兩京,士人多攜家奔江東,有似永嘉之難。
    (8)“但用”二句:詩人以謝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稌x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蛦栔?,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奔攘T,還內(nèi),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zhèn)物如此。東山,謝安隱居處。
    (9)雷鼓:如雷的鼓聲。
    (10)“云旗”句:云旗,畫有熊虎圖案的大旗。獵獵,風(fēng)聲。尋陽,即潯陽。晉潯陽郡,隋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改潯陽。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11)三吳:泛指吳地,具體說法較多。
    (12)五色光:官軍上面的瑞氣?!赌鲜贰ね跎q傳》:賊望官軍上有五色云。
    (13)龍盤虎踞: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州,南朝謝脁《入朝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為其所本。
    (14)“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謂金陵曾為六朝故都。
    (15)昭陽殿:王琦注:《一統(tǒng)志》:昭陽殿乃太后所居,在臺城(宮殿名)內(nèi)。
    (16)鳷(zhī)鵲樓:南朝樓閣名,在金陵。
    (17)“二帝”句: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說法。實際是安史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奔蜀,肅宗即位靈武。
    (18)“五陵”句: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寢失去祭掃,實則指社稷瀕臨滅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獻陵,禮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縣)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橋陵。
    (19)“諸侯”句:指安祿山據(jù)洛陽,官軍束手無策。河南,指洛陽。
    (20)賢王:有德行的君王。這里指永王李璘。
    (21)“丹陽”句:謂丹陽的北固山,是吳地的險要關(guān)隘。唐時丹陽,即今之江蘇鎮(zhèn)江市。北固山,在鎮(zhèn)江北,下臨長江。
    (22)“王出”句:謂永王出師巡行江南。按,巡行。三江五湖,指東南方的三條江及太湖流域的湖泊。
    (23)“樓船”句:謂永王駐扎在揚州江面上的船艦一直連接到海上。次,駐守。揚都,指揚州。此句的正常語序是“樓船次揚都而跨?!薄,F(xiàn)在這樣排列語序,是為了押韻和調(diào)整平仄格律??绾#强鋸堉o。
    (24)“戰(zhàn)艦”句:謂戰(zhàn)艦上排列著威嚴(yán)的勇士。森森,威嚴(yán)可畏貌?;⑹?,勇武之士。
    (25)“征帆”句:謂各個戰(zhàn)艦上都承載著豪杰之士。征帆,戰(zhàn)艦的借代。龍駒,喻指豪杰之士。
    (26)“長風(fēng)”句:謂大風(fēng)吹動船帆,戰(zhàn)艦急速前進。長風(fēng),大風(fēng)。掛席,船上張起的帆。
    (27)摧古月:謂戰(zhàn)勝胡兵。摧,挫敗。古月,胡字的隱語,指胡兵。
    (28)“何似”句:謂永王的戰(zhàn)艦浩浩蕩蕩地沿江東進,多么像晉朝王濬伐吳的樓船?!稌x書·武帝紀(jì)》:咸寧五年十一月,大舉伐吳,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劉禹錫詩句“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即指此。
    (29)“楚關(guān)”:楚地關(guān)塞。泛指楚地。
    (30)“初從”二句:謂永王開始在楚地駐扎軍隊,后來又進軍金陵,在此地招攬才俊之士。云夢,古湖泊名,具體位置說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與湖北之間。這里泛指楚地。朱第,漢諸侯王第宅。以朱紅漆門,故稱。這里指行軍中的臨時住所。小山,漢王逸《楚辭·招隱士·解題》: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
    (31)“試借”句:詩人希望永王能賦予他軍事指揮權(quán)。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馬鞭,指軍事指揮權(quán)。
    (32)“指揮”句:詩人自謂能像諸葛亮一樣,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悅誠服,聽從調(diào)遣。指揮,發(fā)令調(diào)遣。戎虜,古代對西北少數(shù)名族的蔑稱。瓊筵,盛宴;美宴。這里泛指室內(nèi)辦公地點。
    (33)“西入”句:詩人自謂平息叛亂后,西歸長安,向唐天子匯報戰(zhàn)況。日,喻指皇帝。

    賞析
    此詩當(dāng)作于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正月。當(dāng)時李白隨永王李璘水師東下尋陽(即潯陽)。
    據(jù)《新唐書·永王璘傳》,永王璘,少失母,肅宗自養(yǎng)視之。長,聰敏好學(xué)、才華橫溢、文武雙全。封永王后,兼任荊州大都督。安祿山反,玄宗至扶風(fēng),詔璘即日赴荊州鎮(zhèn)所。俄又兼任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jié)度使,以少府監(jiān)竇昭為副。璘至江陵,募士得數(shù)萬,補署郎官、御史。玄宗委永王如此重任,其初衷是讓他鞏固后方。璘生宮中,不通事務(wù)。時江淮租賦巨億萬,堆積如山。璘遂起占領(lǐng)江左之意。以薛鏐(liú)、李臺卿、韋子春、劉巨麟、蔡駉(jiōng)為謀主。肅宗聞之,詔璘赴蜀覲見上皇,璘不從。璘子襄城王李偒(dàng)剛烈少謀,勸璘取金陵。于是引舟東下,甲士五千趨廣陵(揚州)。然未敢明言。據(jù)《新唐書·李白傳》,時白在廬山,被璘召為僚佐。李璘的思想動向及皇族內(nèi)部的政治斗爭,李白當(dāng)然不清楚。于是他從愛國熱情出發(fā),寫下了這組熱情洋溢地贊頌永王李璘“功績”、抒發(fā)自己“遠大抱負”的七言絕句。
    首章發(fā)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節(jié)東巡,義師到處,呈現(xiàn)和平景象。
    二章詩人自謂在國家大難當(dāng)頭時,希望像謝安一樣從容鎮(zhèn)靜地破敵除患。
    三章寫軍容威武,聲勢浩大。軍紀(jì)嚴(yán)明,有戰(zhàn)勝征兆。從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吳,一路東進,勢如破竹。
    四章想象、或者說希望永王璘進兵金陵,給金陵人民帶來溫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勝,自古為帝王之地。次句敘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陽殿、鳷鵲樓借指金陵,以春風(fēng)象征溫暖,以明月象征光明。
    五章言社稷臨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揮師東來。詩人在這里判斷有誤。既然二帝離朝,諸侯莫救,“賢王”就應(yīng)率軍開赴河南、河北,勤王抗敵。叛軍勢力未越過江淮,“賢王”率軍取金陵與勤王抗敵何干?
    六章言丹陽地形險要,風(fēng)景如畫。永王軍隊駐屯長江兩岸,一直延伸至海邊。這些都是想象或鼓勵之辭,實際上李璘的軍事勢力最東只到丹陽。
    七章寫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師。上二句言水師廣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八章寫永王水師以長風(fēng)破浪之勢,動海傾山,如同晉代王濬樓船東下破吳。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過了秦皇、漢武,比擬得不倫不類,和其他十首也不協(xié)調(diào),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為永王提供了一個有意爭奪帝位的罪狀。因此前人認為是偽作。
    十章寫永王奉天子之命,保衛(wèi)疆土,涉及地域之廣。入楚關(guān),掃清江漢,從云夢到金陵。這是夸張之辭。實際李璘的軍事勢力未到金陵。
    末章寫詩人希望永王能賦予他軍事指揮權(quán),自信自己能像張良、諸葛亮或謝安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悅誠服,聽從調(diào)遣,徹底肅清叛亂,然后向朝廷作出一個完美的交代。
    詩人在組詩中表現(xiàn)出的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和對和平的向往是積極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對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觀的,以他的身份和閱歷,對此不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組詩第二首及最后一首表現(xiàn)出他想作謝安、諸葛亮那樣的儒將,運籌帷幄,從容應(yīng)敵,決勝千里,是不現(xiàn)實的,甚至是幼稚的。這種思想在他的很多詩篇里都有表現(xiàn)。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樣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魯仲連那樣功成不取,意輕千金。這些抱負雖然不可能實現(xiàn),但卻成就了他豪邁的浪漫主義詩風(fēng)和撼山動地、膾炙人口的詩篇。組詩中某些地方的夸張和想象不符合史實,一則是屬于鼓勵性質(zhì),一則是屬于夸張手法,是符合文學(xué)創(chuàng)作原則的。
    清空輸入框

    在線工具導(dǎo)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