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日韩在线视频,亚洲 日韩 欧美 另类 国产,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亚洲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menuitem id="e5txj"></menuitem>

    <small id="e5txj"><menuitem id="e5txj"></menuitem></small>

    賀新郎·西湖

    作者:文及翁
    類型:古代詩詞-宋詞三百首-卷十·南宋詞

    一勺西湖水①。渡江來②,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厥茁尻柣ㄊM③,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fù)、新亭墮淚④。簇樂紅妝搖畫舫⑤,問中流、擊楫何人是⑥?千古恨⑦,幾時洗?
    余生自負(fù)澄清志。更有誰、磻溪未遇⑧,傅巖未起⑨。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問孤山林處士⑩,但掉頭、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注釋
    ①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淺。
    ②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過長江,在杭州建都。
    ③洛陽花石:椐宋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載:“洛陽以園林著稱,多名花奇石。”宋徽宗愛石,曾從浙中采集珍奇觀賞石,號花石綱。
    ④新亭:又名勞勞亭,建于三國吳時,位于南京。當(dāng)年東晉渡江后,貴族每逢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便登上新亭賞景飲酒。一次有人說:“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北娙吮蓖蕠?,相視而泣。
    ⑤簇樂:多種樂器一起演奏。
    ⑥中流擊楫:《晉書·祖逖傳》中載:“逖統(tǒng)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不能請中原而復(fù)濟(jì)者,有如大江’?!?/footer>
    ⑦千古恨:指宋徽宗、宋欽宗被金人擄走的靖康之恥。
    ⑧磻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釣,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
    ⑨傅巖:相傳傅說原是傅巖地方的一個筑墻的奴隸,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
    ⑩林處士:林逋,北宋人,隱居西湖孤山三十年,養(yǎng)鶴種梅。喻指那些不問國事的清高之士。

    賞析
    該詞上片劈頭三句,即作當(dāng)頭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統(tǒng)治階級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的生活。據(jù)《古杭雜記》載,文及翁是蜀人,及第后與同年在西湖游集,別人問他:“西蜀有此景否?”這就引起他無窮感觸,賦此詞作答。西湖面積并不小,作者為什么說只是“一勺”呢?;蛞詾檫@是作者登高俯瞰時的一種視覺,其實不然。西湖代指臨安,臨安又隱寓東南半壁。南宋統(tǒng)治者耽樂于狹小的河山范圍之內(nèi),全然將恢復(fù)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置之度外,作者有憤于此,故云“一勺”,亦猶昔人諷刺蝸角觸蠻,井底之蛙,眼界狹窄,心志低下,明眼人不難看出選擇這兩個字中所寓托的譏諷憤激之意,接以“渡江來”兩句,作者的用心更覺顯豁?!盎厥住眱删?,由眼前所見遙想早已淪亡的中原故土?!奥尻枴?,借指北宋故都汴京,亦借以泛指中原。宋徽宗曾派人到南方大肆搜括民間花石,在汴京造艮岳,這是北宋滅亡的原因之一。北宋已矣,花石盡矣,如今只剩下了渺渺荒煙,離離禾黍。歷史的教訓(xùn)是如此慘痛,然而如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連在新亭哀嘆河山變色而一灑憂國憂時之淚的人也找不到了。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記載說:“過江諸人(指晉室南遷后的統(tǒng)治階級上層人物),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三國吳時所建,在今南京市南),藉卉(坐在草地上)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韵嘁暳鳒I。惟王丞相(王導(dǎo))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這里就是用的這個事典?!案粡?fù)、新亭墮淚”,語極沉郁。東晉士人南渡后,周侯等人尚因西晉滅亡,山河破碎而流淚,現(xiàn)在就是這樣的人也沒有,他們只知一味“簇樂紅妝搖畫舫”,攜帶著艷妝的歌妓,蕩漾著華麗的游船,縱情聲色于水光山色之中,還有誰人能像晉代的祖逖一樣,擊楫中流,誓圖恢復(fù)呢?!扒Ч藕?,幾時洗?”故意用詰問語氣出之,其實則是斷言當(dāng)權(quán)者如此耽于佚樂,堪稱千古恨事的靖康國恥便永無洗雪之日了。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幾于目眥盡裂。
    換頭三句轉(zhuǎn)寫自己和其他人才不被重用的憤懣之情,既與上片歌舞酣醉,不管興亡、毫無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鮮明的對比,又同上片“問中流、擊楫何人是”一句相呼應(yīng)?!坝嗌本溆谩逗鬂h書·范滂傳》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作者在這里自比范滂?!案姓l”兩句,用姜子牙、傅說兩人的事典。相傳姜子牙隱居磻溪(今陜西寶雞東南)垂釣,周文王發(fā)現(xiàn)他是人材,便用為輔佐之臣,后終于佐武王消滅了商朝。相傳傅說在傅巖(今山西平陸)筑墻,殷高宗用為大臣,天下大治。姜、傅兩人,在這里代表當(dāng)代“未遇”、“未起”的人材。三句意為當(dāng)今人材多的是,問題在于統(tǒng)治者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起用而已。國勢危殆,人材不用,統(tǒng)治階層憑借什么來抵御強(qiáng)大的元蒙軍隊。“國事”兩句,自問又復(fù)自答:只是倚仗“衣帶一江”罷了。朝廷不依靠人材,徒然憑借長江天險,甚至還可笑地說是“江神堪恃”。這里再一次對當(dāng)權(quán)者進(jìn)行了無情的冷嘲熱諷。朝廷重臣顢頇昏聵,像北宋初期“梅妻鶴子”、隱居孤山的林逋那樣自命清高的士大夫們又如何?!暗纛^、笑指梅花蕊!”問他們救亡之事,他們卻顧左右而笑道:“你看,梅花已經(jīng)含苞待放了!”作者對這些人深表不滿之意,與有澄清天下之志,有姜、傅之才具的愛國志士又是一個對比。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揭露、對比,最后逼出“天下事,可知矣”六字收束全篇,在極端悲憤之中,又發(fā)出了無可奈何的浩嘆,讀之令人扼腕,使人發(fā)指。
    作者在詞中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深刻的危機(jī)感,揭示了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的現(xiàn)狀,批判、諷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執(zhí)政者和逃避現(xiàn)實的士大夫。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過近乎議論散文的筆法,一系列的設(shè)問、發(fā)問,以及縱、橫兩個方面的反復(fù)對比,一層遞進(jìn)一層、一環(huán)扣住一環(huán)地表現(xiàn)出來的。明末張岱《西湖夢尋》康熙刻本王雨謙批語說:“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小朝廷的最終覆亡,其主要原因蓋在于此。而詞人處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這一歷史悲劇的不可避免,可見他在政治上還是很有預(yù)見的。

    在線工具導(dǎo)航